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研究进展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又称做良性早期复极,由于ERS的患病率有着很大的变化性,经过大量数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13%之间,多见男性、年轻运动员、非洲裔人群。ERS的心电图表现与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因此给医生的确诊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一、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研究进展
虽然早在70多年前,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症状就被医生发现,但是由于认知不足,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由良性心电图变异引起,没有得到临床和科研的足够重视。直到2008年,才有研究表明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相关,人们才开始关注这项疾病。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是如何筛查出猝死高危患者人群,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二级预防,确诊后射频消融、ICD植入也可缓解病情。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反应与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可以观察到是因为心内膜动作电位穹隆变小,引起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两者之间产生了透壁电位差。当这种电位差数值较小时,心外膜动作电位缩短的距离不是很明显,心肌复极的方向依旧是从心外膜延展到心内膜,只会引起心电图J电的异常提高,ST段有差异抬高,但是T波呈直立状。
良性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以下情况,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局部心肌缺血、药物作用、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心电图显示心外膜动作电位部分有明显缩短,部分明显延长。症状严重时还会有长于心内膜动作电位时限, 使心肌复极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复极,产生J 点明显增大, ST段抬高且伴T波倒置的情况。
由于越来越多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从2010年开始医学界已认定早复极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定义是不同的。早复极或早复极心电图中95%以上是良性表现,但是也有少数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2015年,J波综合征专家在上海进行了评估总结,对ERS定义了新概念和新证据。提出了ERS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细胞及离子机制及治疗措施解析等一系列的最新定义。因此,ERS的诊断应在心电图的基础上,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史、家族史等因素,还可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基因监测等辅助手段。
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ERS患者确诊后,会发现在前期都有不明原因的晕厥现象。因此对于无端晕厥者,医生应判断是否属于心律失常心源性,还需考虑在中青年人群中,良性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常见的,而心律失常性晕厥是罕见的。因此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反应是很重要的,若患者静止时发生晕厥现象,应立即送医检查。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还会有异常显著J波,有一定的规律性。ST段会抬高呈凸面向上、向下斜方或鞍型,还会出现随后T波倒置情况。患者还会出现多形室早或短阵室速的症状,家族人员有猝死史的人群也有高发率。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在进行异常J波治疗时,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服用对抗迷走神经兴奋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发生J波的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在治疗时,会进行预防治疗措施,主要是进行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体内,还有胺碘酮的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J波振幅预防室颤和ICD的放电。
(罗山县人民医院 心电图室 胡蕾娣)
(责任编辑:HNTV9-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新闻热线:0371-657919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