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 健康 > 正文

血常规报告有何“奥妙”,快来看看!

血常规检查是属于日常生活较为普遍的一种检验项目,每当头痛、发热、拉肚子去医院看病时,医生都建议我们做个血常规检查来进一步判断具体病情,可当我们拿到血常规化验单,面对化验单上许多个十分陌生的检查指标和箭头时,如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往往一脸茫然。基于此,今天本文就给大家介绍血常规报告的“奥妙”。

一、血常规是什么?

血常规又称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简称CBC),主要是根据评估血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变化来确定血液的情况,以判断血液成分以及血细胞的质量和数量是否异常。可以明确各种临床疾病,如严重感染、伤寒、贫血、炎症、肝硬化以及血小板生成障碍等,该检测是临床筛查和疾病诊断的首选。

二、血常规报告的“奥妙”——三大系统

1、白细胞

当我们的机体遭受外来病原体袭击时,白细胞会第一时间冲杀并吞噬病原体,起到十分重要的防御作用。白细胞有五种类型细胞,它们分工合作,各行其责。具体如下:

①中性粒细胞:当细菌进入我们体内时,中性粒细胞会快速释放水解酶,使其吞噬并消灭细菌。因此,当中性粒细胞超过化验单中的正常水平时,这意味着体内存在细菌感染。

②淋巴细胞:在感染了微小病毒时,它会潜伏在细胞内,中性粒细胞是无法察觉到的,可淋巴细胞会发现它,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并释放活性物质促使其他伙伴前来一起杀死病毒。

③嗜酸性与嗜碱性粒细胞:它们主要投入过敏反应与寄生虫免疫工作,当这两种成分的比例大于正常范围时,说明体内过敏反应与寄生虫免疫出现异常。

④单核细胞:主要职能是对抗致病细菌与病毒的感染。

成人的白细胞正常范围是(3.5-9.5)10^9/L。如果化验单显示该细胞高于正常水平时,说明患者可能患有白血病、急性感染、炎症、尿毒症、溶血、组织损伤等疾病;如果报告显示白细胞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时,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伤寒、疟疾、营养不良等。当然,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额外检查来进一步明确病因。

2、血小板

血小板虽然体积小,但是功能十分强大,止血和伤口愈合都依赖于血小板。血小板可以维持体内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身体受伤出血时,血小板会立即出现在创口处,跟体内的凝血因子一同形成凝块,堵塞伤口,防止伤口破裂血液流出。

成人的血小板正常值计数为(100-300)10^9/L。当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时,有出血不止的风险,说明患者可能患有骨髓转移、血小板生成障碍、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在血小板超过正常水平时,可以说明患者可能患有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心脏病、肝硬化等疾病。更详尽的内容需要通过观察一些可以反映血小板发育情况的指标数值来评估,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例等。

3、红细胞

在血液常规检查中,对三个相互关联的指标进行检查和分析,其中应用广泛的是血红蛋白,其次是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当检验报告中三项指标高于平时正常水平时,防范吸烟、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等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中,血红蛋白同样也高于正常水平。当化验单上的三项指标低于正常水平时,应注意防范贫血的症状。贫血患者还可能出现不适情况如头晕、乏力、心悸等,造成贫血的相关因素很多,像失血等。

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范围是(4.0~5.5)10^12/L,成年女性正常值计数为(3.5~5.0)10^12/L。血红蛋白男性正常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正常范围为110~150g/L。如果化验报告显示低于正常范围,那么这说明患者可能患有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如果检查报告显示大于正常水平,那么表明患者可能患有慢性CO中毒、严重肺气肿、原发性红细胞增多性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同样,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额外检查以明确疾病。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李晓冉)

(责任编辑:HNTV9-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新闻热线:0371-657919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45-1号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371-65791999

郑州金水区花园路1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