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你可知
冠心病中医称胸痹,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隐痛、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病因病机有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寒凝血瘀热郁,年老体虚等因素,后世医家对胸痹的证候、脉象、治疗及病机论述均有发展,如《类证治裁》曰: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医对冠心病的辩证施治有哪些内容。
一、冠心病的中医病机病因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中医对这个胸痛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就认为血脉不通,不通则痛;认为是瘀血痰浊,阻滞脉络,引起来的血脉不通或者是寒气凝滞,引起来的血脉不通,长期的这种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等导致了血运的这种障碍,就会导致胸痛的发生、发展,会导致脏腑的气机失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脉一个是跟血有关,一个是跟脉有关,也就是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和血和脉是有关系的。血指的是血液的成分,脉是指血液运行的通道,如果成分出问题或者是脉络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
二、冠心病的辩证施治
1、心血瘀阻证:症状:胸痛、胸闷,如针刺,痛处固定,夜晚加重,甚至牵引至肩背疼痛,常因生气、过劳而加重,舌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法以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为原则,方选血府逐瘀汤。组成: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与柴胡。
2、气滞心胸证:症状:胸闷、隐痛,痛处固定,常叹息,情志不畅时加重,或兼有胸部胀满,嗳气或得矢气后缓解,苔薄腻,脉细弦。治法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3、痰浊闭阻证:临床表现:胸闷重于心痛,痰多气短,乏力,肢体沉重,体型大胖,遇阴雨潮湿天气易加重,纳呆,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治法以泄浊豁痰,通阳宣痹为原则,方选栝蒌薤白半夏汤。组成:栝蒌实、薤白、半夏、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4、寒凝心脉证:症状:突然发作胸痛不适,牵至背部,不能平卧,多因气候寒冷而发病,体寒怕冷,冷汗,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治法以散寒温阳通脉为原则,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组成:枳实、厚朴、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大枣。
5、气阴两虚证:症状:胸部隐痛,不定时发作,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舌红,苔薄白,脉虚细。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五味子、远志、陈皮。
6、心肾阴虚证:症状:心痛、憋闷,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虚烦不眠,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治法以滋阴降火,养心和络为原则,方选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组成: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芍药、阿胶等。
7、心肾阳虚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多汗,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怕冷,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治法以温补肾阳,振奋心阳为原则,方选参附汤合右归饮。组成:人参、炮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炙甘草。(安阳县中医院内科 李树锋)
(责任编辑:HNTV9-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新闻热线:0371-657919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