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之畔竞芳华 ——南乐县元村镇党建促发展纪实
悠久的卫河文化,在南乐的黄土地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滋润着这片土地养育了一批批能人志士,塑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历久弥新的故事。
防汛,彰显党建的力量
卫河流经南乐县元村镇9.8公里,由于近日卫河上游发生强降雨天气,致使卫河元村段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形势严峻。对此,元村镇高度重视,按照省委、市委、县委安排部署,制订防汛应急预案,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元村镇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排查隐患、处置险情,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准备工作,元村镇认真分析防汛工作形势,充分估计气候异常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高度警惕、周密部署、科学调度。成立防汛指挥部,对全镇防汛工作重大事项进行部署,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成立镇级抢险应急队伍,下设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分别由分管科级干部牵头实施。
元村镇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组建镇级应急防汛队伍,并指导每村成立由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民兵组成的不少于30人的防汛抗险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卫河沿岸村庄成立不少于50人的应急队伍。同时,成立由各村年轻党员、预备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常备应急抢险队伍22支660人。与3家五金门市签订物资储存协议,紧急时可随时提取抗汛物资。全镇18个行政村常备铁锹560把、雨衣350件、雨靴350双、编织袋5000条、铁丝1500公斤、发电机2台、抽水机15台、救生衣60件、各类工程车38辆,并临时征用三马车及工具车200辆,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工作。
元村镇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县委要求,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坚持每天2次点名,全天候投入到防汛工作中。镇、村干部凡需请假的,一律向镇党委书记请假,私事一律不准请假。同时,元村镇要求各村反应要快、任务要明、排查要实、隐患解决要到位,各村防汛队伍要开展演练2次,如有需要必须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
元村镇以村为单位,组织科级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隐患排查小组,扎实开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加强应急值守、巡逻,现场查看冲毁道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独居老人、居住在危房内的老人,动员其子女接回同住;对鳏寡孤独老人接到敬老院暂住,确保老人安全度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务实,党建创新是根本
元村镇党委时刻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五年来,坚持每季度开展农村党建工作观摩,对党建目标既要“有”,更要“优”,既要传导压力,又要传导动力。
以“落地工作法”等为抓手,狠抓党建基本制度的落实。五年来,对7个村党员活动开展不力、党费收缴不及时等问题全面整改。全面严格规范了农村党员“十二分制”管理制度,对15名长期外出务工,不能准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谈话,并要求撰写思想汇报。规范实施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法,每一名党员都担任胡同长、矛盾调解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等职务,促进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
2018年,通过村“两委”换届选配了一支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由于推进扎实,成为全县唯一一个换届选举零上访乡镇、唯一一个换届“回头看”核查纠正任务为零乡镇。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严格选举程序,做到“三到位”,严把“四道关”,18个村均实现“一肩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高票甚至全票当选,全面实现了党委意图。村“两委”换届后,平均年龄48.4岁,比上届平均年龄低1.7岁,选配了一支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在党的建设、扶贫攻坚、综治维稳等工作中,挖掘先进典型,选树曹庄村支部书记曹世院为支部书记典型、“人贫志坚”的老党员陈中可为党员典型,吸收身残志坚的贫困户曹善英入党,使全镇党员和贫困户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在基层党建的基本建设上做好工作。投资260万元新建操守、元村街、后什固等党群服务中心8个,为18个村配备电视、监控,党建制度版面规范化高标准上墙,投资30余万元为办公设施较差的村配备办公桌椅,投资30多万元依托濮阳市向阳服饰有限公司、濮阳市鸿宇压力容器有限公司进行党企共建,打造亮点鲜明、特色突出、可学可看的党建示范点,全镇建立“两新”党组织5个,党组织、党的活动覆盖率达到“两个100%”等。
镇党委注重“党建+”模式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产业基地支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的经营模式,探索产业带动型、产业经营型、产业分红型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2019年,把曹庄村、张庄村、韩留村、刘庄村等13个土地承包权到期的村以公开发包的形式,先后成功竞拍出预留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取承包费480余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收入比之前增加2.85倍,在集体土地公开发包中与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意义,打击了歪风邪气,匡正了村风民风。
2020年底,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蔡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0万元;对标实干,激励党组织在思想上向往得星,行动上积极追星,工作上努力争星,2020年,蔡庄、后什固、古寺郎、刘庄、曹庄、元村村、操守、东审什、韩留等9个村率先完成了“五星支部”创建。依托古寺郎胡萝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2019年,筹建了占地2000亩的古寺郎胡萝卜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3000吨胡萝卜保鲜库,配备了包装、装卸等相关设施。2020年成功争取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获支持资金350万元,用于综合服务中心、胡萝卜文化展示馆建设、农业机械购置等。2020年4月份,古寺郎胡萝卜被评为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2020年11月份,绿色食品认证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列入省农科院共建项目,胡萝卜育种、科学规范种植、培训等工作加速推进,为古寺郎胡萝卜品种提纯复壮、品牌保护、反季节胡萝卜种植奠定了基础。2021年1月10日,古寺郎胡萝卜以7.58元/斤的价格打进上海联华等大型商超;2021年1月16日,古寺郎胡萝卜经过层层筛选,以优良品质端上了省人大、政协两会代表的餐桌。
硕果,而今迈步从头越
群防群控接受疫情的大战大考,众志成城从扶贫到脱贫顺利收官。元村镇党委和政府接受了一次次的考验和检验,交出了一张张完美的答卷。
五年来,全镇经济保持健康增长势头。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18.5%;财政收入由2016年的1030万元增长到1913万元,增长了8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年稳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10400元增长到16530元,增长了59%;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税收完成增速分别位居全县第一,全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招商引资引进了2个大型养殖集团,投资3000万元的河南广安集团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南乐美神元村配套育肥猪场谷村项目。引进6家高科技环保项目。投资1.8亿元的北方一电风力发电;总投资6.5亿元,占地210亩的国米生物万吨木糖醇及800吨阿拉伯糖生产项目;投资1.5亿元的河南瑞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产品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濮阳市国华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制造项目;投资1.2亿元的南乐县方达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照明设备生产项目;投资1.1亿元的年生产2万套出口玻璃制品项目等。三是拉长产业链招商,引进了汉棠汉方集团总投资5000万元的果蔬冻干休闲食品及保健品、化妆品生产项目。
党中央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蓝图的绘就,一步步向小康迈进指日可待。元村镇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斗的日子,定会更加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灿烂辉煌。(李俊军)
(责任编辑:HNTV9-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新闻热线:0371-657919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45-1号